山东博科BIOBASE
18853123217
首页 > 资讯信息 > 二氧化碳培养箱> 如何选择二氧化碳培养箱

如何选择二氧化碳培养箱

时间:2023/10/23 9:02:32 点击:

二氧化碳培养箱QP-80厂家直销,山东博科产业有限公司专业的生产制造商,产品广受用户信赖!

适用范围

该系列产品适用于细胞学、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免疫学、病毒研究及基因工程研究等广泛领域。 是现代医学、医药工业、生物化学和农业科学等科研单位和工业生产部门进行细胞、组织、细菌培养的理想装置。



型号 QP-50 QP-80 QP-160 QP-80S
类型 气套式触摸屏 水套式触摸屏
公称容积(L) 50 80 160 80
额定功率(W) 295 325 375 875
温度控制方式 PT100
温度控制范围 Rt+5--60℃
温度波动(℃)  ±0.3(@37) ±0.2(@37)
温度均匀性(℃)  ±0.5(@37) ±0.3(@37)
CO2浓度控制方式 IR红外线传感器(VAISALA),具有NIST校准证书
CO2浓度控制范围(vol%) 0--20
CO2浓度控制误差(vol%)                                    ±0.2 ±0.1
CO2浓度均匀性(vol%)                                    ±0.5 ±0.2
相对湿度(RH%) ≥90%,该参数不显示
环境温度(℃) 5—30,建议25±2
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HEPA高效过滤器
工作室尺寸(mm) 368*387*408 398*446*498 498*546*678 380*450*590
外形尺寸(mm) 500*527*810 600*596*910 700*666*1090 543*628*1033
隔板 标配2块,数量可增加
电源电压 AC220/110V
数据存储 USB接口
显示界面 7.0寸触摸屏
灭菌 UV 双重过滤器,可选配UV
二氧化碳培养箱QP-80

产品特点

1、精密的结构设计

● 巧妙的一体化结构设计避免破坏不锈钢内胆整体和谐性,大大的提高了产品品质。

● 独特风道的设计,使二氧化碳分布更加均匀,IR红外传感器采集信息更加准确。

 内腔可使用容积均大于公称容积,实用性更高。

2、较精确的温度控制

● 内腔各面采用铝箔包裹的硅橡胶电热丝加热器对内腔各面进行均匀的加热,升温快,且温度均匀性较好。

● 温度传感器,采用专用的温度采集技术,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3、较精确的二氧化碳控制

● 二氧化碳的控制采用稳压阀、流量阀控制系统,阀体采用的是SMC高精度进口产品,从而保证了二氧化碳浓度的较精确控制。

● 专业定制电磁阀能够灵敏感应CO2气体,配以门控开关的控制保证在箱门打开状态时电磁阀处于闭合状态,极大限度的减少耗气量。

● 高精度红外线传感器对于CO2 气体浓度的控制更加精准、灵敏,对于VAISALA红外传感器可提供FINAS第三方检测报告,具有自动校准功能。

4、防止冷凝水技术

● 对玻璃门全方位的加热、保温技术有效抑制玻璃起雾和门框四周产生冷凝水,增加外门环温传感器实现对外门温度的独立检测与调节。

● 自主研发的U型硅胶密封条采用环保硅胶材质,邵氏硬度A70±5,更加有效的贴合玻璃门表面,密封性更强。

5、无菌性

● 紫外线杀菌灯位于箱内顶部,可定期对箱体内部进行消毒,从而更有效杀灭箱体内循环空气和增湿盘水蒸汽浮菌,防止细胞培养期间的污染。

● 内胆均为优质304镜面不锈钢制成,半圆式四角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内表面面积,从而减少细菌藏身的可能,更快速和有效底清洁和灭菌。

● 进气口标配微生物蝶形过滤器,针对直径大于等于0.30.3μm的颗粒,过滤效率达99.5%,有效过滤CO2 气体中细菌及灰尘颗粒。

● 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标配HEPA过滤器,针对直径大于等于0.30.3μm的颗粒,过滤效率达99.95%,可选配紫外灯。

6、数据存储

● 数码显示气套式产品暂不支持数据导出功能;

● 触摸屏产品标配USB接口,可实现数据实时存储,具有实时温度曲线显示界面,可直观的查看温度波动性与温度控制性能;

● 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选配上位机功能,可实现手机APP操作,随时查看培养箱运行情况,可实现云端数据导出与分析。

7、安全保护

● 对人员的保护——配置漏电流、过电压保护器。

● 对样品的保护——具有超温报警,箱内温度超出设置温度1℃将启动报警。

● 浓度超高报警,数码显示产品实测浓度值超过置浓度1%将启动报警,触摸屏界面产品该参数可根据实验调节、设置。

● 水套式二氧化碳培养箱具有水位过低、水位过高报警,可选配自动控制水位系统,实现自动加水。

择CO2培养箱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CO2浓度和温度、湿度控制的可靠性,污染物控制和方便使用,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来概述CO2培养箱的功能。
    CO2的控制:通过培养室内内置的红外或者热导传感器测定并设定CO2浓度。当培养箱的门打开后,CO2浓度传感器检测到CO2浓度的下降之后,自动将CO2注入到培养室,提升浓度至设定水平。
    热导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检测两个热敏电阻的阻抗值,其中一个位于培养室环境中,另一个被封闭。CO2的浓度通过测量阻抗值而测得。热导系统的一个缺点是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会影响传感器的精度。;培养室门的频繁开启,会导致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CO2浓度水平的波动,均可能影响到热导系统的较精确度。红外传感器则具有更高的CO2较精确控制水平。
    红外传感器是通过光学传感器来检测CO2浓度水平。培养室中的空气样品,流经红外发线射器(光源)和传感器之间。由于空气中的CO2吸收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所发射红外线的衰减。红外线衰减量与空气中的CO2浓度水平成相关性。红外传感器不会受到温度和性对湿度的变化影响,所以它的精度比TC传感器高,特别是培养室门的开启时。然而,红外传感器通常比TC传感器昂贵一些。
    温度控制:温度对于培养细胞的健康和生长非常关键。当选择小型或者中型的CO2培养箱时,主要有两种加热功能供考虑:水套和辐射墙。虽然两者都是准确和可靠的,但各有优劣。水套式培养箱通过一个独立隔套中的热水环绕在内腔体周围维持温度,加热后的水通过自然对流在腔体内循环。水中的热辐射到内腔体以保持培养室内的温度恒定。由于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绝缘体,所以水套式培养箱在经常停电的情况下,是一种更可靠的加热方法。当发生停电时,水套式培养箱可以保持培养室内的设定温度时间比辐射墙(气套式)长4-5倍。气套式培养箱通过安装在培养室周围腔体的加热器来加热并传递热辐射至培养室内。气套式加热系统在培养室的门开启或者温度设置变化时,可以更快速的恢复设定温度。气套式加热系统对用户而言更简单,无需注入、监测和清空水套夹层中的水。在培养区域外安装一个风扇可以帮助培养室内的空气循环,而不会干扰细胞培养。当培养室门开启时,这种温和的循环可以加快内部温度、CO2浓度和湿度的恢复。
    湿度控制:防止培养物的干燥导致的培养失败。维持培养室中足够的潮湿对防止干燥非常重要。大型的CO2培养箱需要使用蒸汽发生器或者雾化器来控制相对湿度水平,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型至中型的培养箱使用湿度盘的蒸发来产生湿度。湿度盘产生相对湿度水平在95%-98%之间。某些培养箱有一个加湿容器即盛水的加热盘。这样可以加速蒸发。加湿容器可能可以提高相对湿度至97-98%,但是这个系统更复杂,更多问题,需要增加元件数量,并可能导致内部的“水凝结”
    污染控制:消灭害虫!污染是细胞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CO2培养箱的制造商找到了多种方法帮助抵抗污染。通过减少微生物可能生长的区域或者表面积和通过内置的自动消毒循环都是制造商帮助研究人员防止污染的手段。许多制造商还在CO2培养箱内提供HEPA过滤器以减少培养周期内的污染。铜衬里的培养室和铜制培养架和夹具同样能减少真菌生长和其它污染物。可移动的架子和无缝腔体或者培养室内弧形角落均可以减少污染物生长的区域。表面区域也是更容易使用消毒剂接触到。某些CO2培养箱也有自动消毒循环,用于培养周期间的内部腔体消毒。自动消毒循环是通过提高内部温度至90oC以上,保持几个小时,从而杀灭微生物。自动消毒循环,并结合HEPA过滤器,可以极大的减少污染物。
    使用方便: CO2培养箱应该是便于使用和维护的。通过微处理器和一些附件,CO2培养箱可以实现“设定后不管”的操作模式。例如过温自动控制和报警,CO2报警,开门报警,设定密码保护,自我校验和自动消毒循环等特性为用户提供了操作的简便和安全。其它的特性例如堆砌式模块有助于用户节省宝贵的实验室空间。某些型号要求购买堆砌套件,而某些无需套件或者工具。某些型号也提供可以更换的门,以适应实验室的空间和仪器摆放。
    应该选择与您的储存要求和空间要求相配合的培养箱尺寸,便于使用。CO2培养的尺寸有从个人型的台式培养箱(<40 升)到大容量培养箱(>700升)。中等大小的培养箱(140-180升)提供了以上描述的Z常用功能,而较小或者较大容量的培养箱适合特殊的储存要求。CO2培养箱的尺寸、功能和附件品种繁多,应该可以满足任何研究人员的任何要求。

标签:

联系方式

赵经理 在线咨询
电话:18853123217
手机:18853123217
新手指南
查询产品
常见问题
联系客服
物流配送
配送时间
配送方式
配送服务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原则
退换货流程
客户服务承诺
来宝微信 关注来宝网微信
来宝商城微信 关注来宝商城微信
热线电话

18853123217

18853123217
展开